张曼玉人称曼神,最近出现在上海某品牌的周年活动上,可想而知引起的波澜多么让人神往,当然赞美也完全在意料之中,比如女神气质,比如状态松弛等等,这些我完全同意。
但要对她出来演戏还抱有什么幻想,我觉得就大可不必了。想起在《繁花》小说里的一句话:曾经的时代,已经永诀,人生是一次荒凉旅行。
如果张曼玉今天还在演戏,只能努力维系某种人设或者套路,旁人不好意思说不好,但暗地里恐怕也觉得意思不大,没有一个演员能够持续给角色,给观众新鲜感,相提并论的梁朝伟也做不到,这是残酷的自然规律。影后惠英红其实是中年之后,接近晚年时才迎来事业高峰,但她现在的表现就属于好学生的复刻作业,《血观音》之后的母亲形象似乎放在不少类型片里都成立,她已经不是在演电影,而是在维持惯性。张曼玉抽身而退是需要极大的悟性和决断力选择让传奇的尾巴是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更不是问号。
张曼玉的表演差不多是70、80两代观众要誓死捍卫的荣誉和价值,如果它以初见的形式给短视频一代看,感觉风评可能会截然不同,就像周迅的古装大戏。这不是对错的问题,也不是品味高低的问题,而是时机的问题。我至今觉得周迅在宫廷古装大戏里的表演在技术层面真的是很高的维度了,它所谓的崩塌仅仅是被晾晒在解构盛行的社交平台里。回到曼神,她很多角色的精神内核并不符合当下女性主义的要义,是残缺的,是模糊的,是犹豫不决的,是“恋爱脑”,是无法为自己的生命和人格做主的,比如《花样年华》,比如《东邪西毒》、比如《阮玲玉》等等。怒其不争,会让今天部分观众“迁怒”于演员的表演,你太弱了,你没有展示出人性独立自主自强的价值,你何为女人。
最经常被提起的是陈可辛的《甜蜜蜜》,李翘在当下的价值观审视下并不名誉、体面,她当然是一个为了生存而选择向男性妥协的务实女性,她绝对是随波逐流的,这不是她的错,而是时代使然。张曼玉本人曾经解释《花样年华》结尾为何要放一些新闻片的素材,说就像在调望远镜的焦距,一男一女的故事放在人类历史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张曼玉的好演技在表现人面对洪流的无助、无奈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要让她去表现大女主的智慧与果敢,就会显得尴尬。《宋家王朝》虽然让她还是拿了金像奖影后,但我一直觉得这是评委给面子,她在片中的表现当然比不上邬君梅饰演的宋美龄。我采访过邬君梅,她回忆在片场中张曼玉其实是很敏感和紧张的,宋美龄有弹钢琴的戏份,张曼玉就要加上其他乐器的表演。我的理解是曼神在这个角色上是不太自信的,她并不能理解时代大女人的灵魂应该怎么长。就像周迅没办法理解一个女人除了最关心爱情,还应该关心什么呢。这真的是时代造成的认知差。
张曼玉的去意恰到好处,也是所有呼吸短暂屏住之后一声必然的美丽喟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