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医名师网 > 快讯

“通会之际——李多宽书法展”成功举行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1533 时间:2024-12-07 23:13   
导读《庄子·杂篇·盗跖》23.5cmtimes;18.5cm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言恭达 书法经过个人的道心追寻、形体实践和本真再现,并以视觉的形质、笔墨的气韵和本体的流变而表现出来,它就具备了哲学意义上的独特意蕴。李多宽几十年的书法实...

《庄子·杂篇·盗跖》 23.5cmtimes;18.5cm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 言恭达

书法经过个人的道心追寻、形体实践和本真再现,并以视觉的形质、笔墨的气韵和本体的流变而表现出来,它就具备了哲学意义上的独特意蕴。李多宽几十年的书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李多宽的书法是从致敬传统文化、释解古典哲学而开篇的,是从沉潜经典篇目、反复临古释古而推进的,是从九势问道立意、凝聚正大气象而升华的。他以半个多世纪近乎痴狂的聪慧书写,让一组线条量变为一袭士风,让一汪静水质变为一道心泉,这是书法的大境界、人生的大境界,证明了艺术的先天基因和后天努力同等重要。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cmtimes;16cm

就道心追寻而言,孕育李多宽书法的道心本体是多元的。对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对民族精神的感知与感悟、对时代精神的知照与辉映,构成了其书法趋时求变的内核。在这一内核面前,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爱在握而豪迈奔放的书家,拥抱时代,敬畏经典,体现了从书法美学层面对家国情怀的浸染。

临西周《散氏盘》 99cmtimes;49cm

就形体实践而言,构成李多宽书法的行为本体是多样的。对书法诸体的演绎与塑造、对理性创作的坚守与把握、对日常生活的植入与淬炼,造就了其书法兼容并蓄的原韵。在这一原韵里面,翰墨之道的笔画是经历岁月磨砺的,境界依存的线条是经过法度锤炼的,价值观念的墨色是依托精神伟力生发的。这种三位一体的细节融入,是书家的自我觉醒,也是“书者书也”的当代实践。

《韩非子·五蠹》 28cmtimes;22cm

就本真再现而言,维系李多宽书法的形器本体是多姿的。对原始形质的剖析与解构、对笔墨技法的探寻与运用、对谋篇布局的统筹与突破,鲜亮了其书风雅逸醇和的标识。在这一标识上面,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人文精神的意蕴是广博的。这种守望经典而推陈出新、追求个性而兼顾共性的尝试,是书家艺术心灵的回归,也是文化情结的时代重塑。

“通会之际”只是李多宽艺术人生的一座驿站。他犹如一窗风景、一纬霓虹,时刻在求解着“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的命题。期望展览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的享受,也希冀获得更多同道的不吝赐教!

古文字研究甲骨文 99cmtimes;49cm

守住“根” 抓住“魂” 学到“神”

□ 赵树栋

李多宽先生的书法有三个特点:守住了“根”,抓住了“魂”,学到了“神”。“根”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名家大家的碑帖他都去临,都去学,所以他的字里有这些名家的影子,通会之际,通通都会。“魂”是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灿烂文化,文化厚不厚重,你的书法高度也就可以衡量了。多宽是学历史的,所以对文化是用了功夫,下了力气。“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多宽守住了“根”,抓住了“魂”,学到了“神”,所以他的书法展示出来后,必然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喜爱。

明人题画诗一首 129cmtimes;34cm

我觉得他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丰厚的学养;第二是深厚的功底,几十年如一日从来不间断,风雨无阻;第三是宽厚的胸怀,从一个普通军人,读了大学,进了海关,一路走来也有很多的挫折坎坷,但他从来不放弃、不抛弃,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风学养。

宋·苏轼《浣溪沙·送叶淳老》 49cmtimes;99cm

李多宽书法之路越走越远

□ 章剑华

李多宽的书法中透出书卷气、文人气,堪称“文人书法”。从“官员书法”成为“文人书法”,这种书法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走得很远。

第一是“目标之远”。李多宽给书法定了很高远的目标,他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形成自己的书法面貌。

宋·苏轼《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 50cmtimes;137cm

第二是“哲思之远”。李多宽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善于带有深刻的历史性和哲理性的思考。他对书法的本源、书法的特点、书法的源头、书法的传播、书法的辩证性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很深刻的认识。

朱元璋《咏竹》 129cmtimes;34cm

第三是“知行之远”。所谓“知”之深而“行”之远。李多宽有很深厚的文化学养,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的思想、文化底蕴、思维方式,决定了他对书法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对书法创作的得心应手。所以,他的书法写得非常轻松、自然、儒雅、古朴。

这样的书法有永久的生命力,这也正是书法的魅力之所在、生命力之所在。

李多宽书法作品欣赏

杜牧《长安秋望》 50cmtimes;11cm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50cmtimes;105cm

东坡诗四首 49cmtimes;99cm

临马圈湾汉简 24cmtimes;398cm

苏轼《归朝欢》

李多宽艺术简历

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顾问兼学术导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